| 桂林画院写生作品展
 展览城市:     广西 - 桂林 展览时间:     2012-08-10~2012-08-15 展览地点:     桂林美术馆—桂林市龙船坪路173号 主办单位:     桂林市文化局   协办单位:     桂林市美术家协会 写生并非西方专有的方式,中国古代早已有之。五代荆浩,“隐居于太行山之洪谷……尝携笔写生数万本。”元代黄公望,“皮袋中置描笔在内,或于好景处,见树有怪异,便当模写记之。”明代王履登华山“以纸笔自随,遇胜则貌”,作华山图四十幅,提出“庶免马首之络”的重要见解,到清代石涛的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写生已经成为中国画的传统。 但是,在中国绘画思想中,写生远不及“外师造化”来得深刻。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是自然与艺术的关系,也是客观与主观、外顾与内视、存在与修得的关系。“外师造化”,体会、感悟,用心;“中得心源”,熔铸、提炼,靠心。所以,“夫画者,从于心者也”,古人称为“心印”。范宽曾“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,纵目四顾,以求其趣,虽雪月之际,必徊徘凝览,以发幽思”。“幽思”正是“四顾”、“凝览”之“心印”。所以“师造化”不是简单的对景找型,不是片面的涂写描摹,是“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”的“天人合一”的精神沟通。而“心怀成见,视而不见”则是“神遇而迹化”之大碍,放下成见、“澄怀”以“观道”,才是“师造化”之不二法门。 | 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