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申请开户 账户激活 客户端下载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互动平台
 
 
   

 

1.    艺术品名称:苏绣《富春山居图》合璧
类型:综合艺术类
2. 艺术品简称:苏绣富居
3. 艺术品的详情:
(1)作者:姚建萍
姚建萍,江苏苏州人,著名苏绣艺术家,研究员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(苏绣)代表性传承人,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,全国“三八”红旗手,全国十大艺术英才,全国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,全国“双学双比”女能手标兵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“民间工艺美术大师”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会理事,江苏省首批“五个一”高级人才,公派北京大学及德国斯图加特学院研修学者,多次受到胡锦涛、温家宝、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。     1998年姚建萍创建苏州镇湖刺绣研究所,2002年创办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,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,四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金奖。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及知名人士,部分作品被中央军委、中央组织部、北京奥运博物馆、南京博物院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南京大学等重要机构及个人收藏。她还为周恩来、邓小平、江泽民、安南、布什、英国女王、希拉克等许多中外名人绣像并获奖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,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于2004年被评定为“国际旅游推荐服务单位”,2005年被评为“江苏省民间艺术展示基地”,2006年被评定为“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,2007年被评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”。2009年“姚建萍刺绣艺术”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及江苏省名牌产品。
姚建萍曾先后赴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荷兰、韩国、新西兰等国家成功举办刺绣艺术展。2009 年她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(苏绣)代表性传承人赴台湾参加第一届两岸“根与魂-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”。
(2)基本介绍
作品名称:苏绣《富春山居图》合璧
规格:1132cm*33cm
创作年代:2010年-2011年
稿件来源:黄公望(元代)《富春山居图》
1)创作背景
2010年3月14日,姚建萍在电视新闻中看到,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《联合报》记者提问时,谈到《富春山居图》,发出“画是如此,人何以堪”的感叹,姚建萍非常感动,当即决定要全力以赴,以丝丝入扣、柔韧绵长的彩线引领创作团队完整再现650多年前《富春山居图》的辉煌,用苏绣艺术重新表达这幅让总理和两岸同胞寄以厚望的传世巨作。为此,由姚建萍领衔带领38位技师耗时一年,完成了这幅苏绣巨制。2011年2月5日作品封针时,总理办公室专门打来电话表示祝贺。
2)原作简介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,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,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,全图用墨淡雅,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,墨色浓淡干湿并用,极富于变化,是黄公望的代表作,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黄公望为创作此画,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,耗时六、七年创作而成,满纸空灵秀逸,气度沉雄,后人誉之为“画中之兰亭”。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,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,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,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,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。前段称《剩山图》,纵31.8厘米,横51.4厘米,现藏浙江省博物馆;后段较长称《无用师卷》,纵33厘米,横636.9厘米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乾隆年间,一幅《富春山居图》被征入宫,乾隆皇帝爱不释手,但在隔年又一幅《富春山居图》进入清宫。前者称“子明卷”是后人伪造;后者是“无用师卷”,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。但乾隆皇帝认定“子明卷”为真,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,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,将真迹当赝品处理。直到近代学者翻案,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。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。2011年5月18日,《剩山图》点交仪式在京举办,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《无用师卷》合展。
3)创作特点
姚建萍率主创团队在苏绣《富春山居图》合璧卷创作中潜心研究原作,她摒弃了简单的临摹复制,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,融入自己的思考,通过苏绣丰富的表现技法,使作品在二度创作的前提下,实现神形兼备的完美表现。主创团队重温黄公望当年的创作历程,先后三次重走富春江,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,她们把从陆路、水路不同视觉看到的美景,运用散点透视勾画出奇妙的境界,与原作山水进行对比,跨越时间650年与原作者进行“心灵沟通”,从而加深理解其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,为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画理与绣理的有机结合,黄公望的披麻皴画法与姚建萍丰富的苏绣针法的完美结合,是这幅作品的重要特点。原作表现的富春江两岸数十座山、数百棵树,墨分五色,一山一形态,一树一神采。姚建萍指导团队在不同的山形和树姿的处理上,运用了姚氏针法丰富的表现力,巧妙地处理好墨色的疏密浓淡,恰到好处地绣出了山形树姿的各种纹理,使《富春山居图》在绣法上形成以下五大特点:
a)         运用细乱针法来绣制古山水画是首次,多种针法融合在一起进行灵活多变的有机组合,恰如其分地表达出黄公望的披麻皴画法。
b)        这次使用的丝理走势方法在古山水画上也是首次,这样的丝理效果正好表现了这幅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古朴简约和韵味十足的效果。
c)         在配色上,这次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单色线,但在实际绣制过程中却选配了上百种颜色,强调古朴是主色调,还配了一系列的辅助色、环境色,以丰富的配色绣出层次感,才能绣出韵味,灵活而不呆板。
d)        在线条的分丝上详细研究,注重粗线条与细线条的搭配运用,充分考虑到这幅原作的前后层次,墨色的浓淡的特点,在墨浓的地方的1/32丝线绣,墨淡的地方用1/64丝线绣,层层叠加,巧妙运色才能体现出远近层次。
e)         在针迹上也突破了常规,由于全部使用细乱针法,在整个画面中山体部分的针脚最长部分,长度也不超过3毫米;山上的植物、树和树干的针脚长度甚至不超过1毫米,所以这幅作品在本色底料和丝线绣过的地方衔接得天衣无缝,不露痕迹。
在《富春山居图》的绣制中也曾遇到了很多的技术障碍,其中如何处理丝线的光泽在作品中反光的问题最为棘手。由于丝线的光彩很亮,导致作品绣成后会大面积反光,这就破坏了原作的古朴风格。姚建萍带领技术团队经过反复摸索和无数次的试验,创造出新型的“压光绣”,终于克服了反光的难题,再现了作品的古朴风貌,这一套针法也成为姚建萍传承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。
本作品画理与绣理有机结合,首次用细乱针法表现古山水画。在作品古画色调的处理上,精心运用姚氏“压光绣”技法,消除丝线反光的难题。同时使用丝理走势的方法,表现古山水画的朴拙韵味。精细表达了原作墨色的干湿浓淡,再现了山形树姿的纹理,丘陵山景的野趣,把一幅形、神兼备的《富春山居图》生动呈现在人们眼前。
2011年6月16日,大型苏绣作品《富春山居图》合璧卷暨姚建萍刺绣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成功向公众展出,全国人大常委、原上海市委副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,全国人大常委、原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兼光大银行董事长王明权,全国人大常委、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,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鸿声,黄浦区人民政府区长周伟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、分党组书记罗杨等出席了开幕式。展览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,为此还特别延展一天。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上海电视台、文汇报、解放日报、新华日报、扬子晚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,网站上的转载量也达到了2万余条。
 
合作伙伴
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人保财险 南开大学 观韬律师事务所 新华社天津分社
民生银行 浙商银行 天津大学 坤德律师事务所 天津文化产业网
网站地图 | 法律声明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@2009-2010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版权所有
ICP备案/许可证编号: 津ICP备10002512号